top of page
搜尋


Evelyn
2024年9月19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結合藝術、科技、食物的沈浸式劇場】臺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共製作品《蝙蝠祭》帶領觀眾省思生態浩劫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跨國共製的作品 《蝙蝠祭》(Bat NightMarket) ,是 臺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 共同創作的作品,歷經三年階段發展之後,在倫敦首演後,八月回到臺北藝術節登場。...
22 次查看
0 則留言


Valeria Lu
2024年6月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台北私廚】轉換時空的文藝復興
一直以來,THE STUDIO 擅長以食物為載體,闡述不同的美學與生活概念。而2024的領頭菜單,我們選擇「文藝復興」為題,目標是通過這些菜品,讓客人感受到創意和活力。
36 次查看


Valeria Lu
2024年6月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繁花私宴】在展覽吃飯・中西交融的常玉主題甜點
以常玉的版畫作品〈 盆栽 A Potted Plant 〉 為靈感:甜點師Shu將包種茶蛋糕中夾入桃子果醬,鮮紅的巧克力淋面上,點綴不同的食用花;鋪墊的青花椒巧克力黑土,除隱含常玉的故鄉--四川,也賦予特殊的柑橘香氣;而上桌前點綴的玫瑰泡泡,如常玉粉紅時期的浪漫風格,如夢似幻
40 次查看


Valeria Lu
2023年11月3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台北展覽/追逐夢想,一段孤獨卻美好的旅程【Michael Vincent Manalo(MVM) 個展】
來自菲律賓的藝術家Michael Vincent Manalo,為了藝術的追求而遊走各地。他的「追夢」系列作品源於他在這段旅程中的自我反思。
80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8月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呂浩元 Lu Hao Yuan】 自己 Me, Myself
呂浩元說:「畫畫,從小就是我的興趣,希望永遠都是我的興趣就好。」 他是一位創作者,因為不喜歡被稱爲是藝術家。 平時,他也在古董店擔任攝影師,因為他,喜歡老的東西。 對他來說,每個創作,唯一的核心價值就是「服務的對象就是他自己」。...
41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8月5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Christopher Adams】 從底片到數位 From Film Photography to Digital
Christopher Adams,一位程式工程師與攝影創作者。 從小環繞在家庭旅遊的 Kodachrome 彩色幻燈片中,在 90 年代,當時還是一位高中生的他,買了一台上面仍寫著「USSR 蘇聯製造」的小型 35mm 相機,它跟著 Christopher...
71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8月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盧昉 Lu Fang】戴紅帽的大鼻子 Mr.Big Nose on a Turban
盧昉,台灣藝術家,持續在創作中,尋找自我的定位。 出生於外省裡更外省的家庭,俗稱台灣外省人第二代,過去曾長時間居住在美國和西班牙。2008 年底,再次回到台灣,試著找尋在這片土地上的歸屬感,又或是與他生命的連結。當時台灣正流行村上隆等卡漫畫風,與他在西班牙學習的古典技法大不...
77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8月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包德納 Bernard Bordenave Vikram】時光隧道 Time Tunnel
他, Bernard Bordenave Vikram 包德納,一位瑜伽愛好者、30 多年的素食主義者,同時也是位移居在台的法籍紀實攝影師。他,今年 75 歲。 在 1974 年首次拜訪亞洲,經歷了七個月的背包客之旅,開啟他對東方文化的熱愛,1980...
113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8月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高媛 Kao Yuan】女人之間 The woman with ...
探討著思想自由、女性與有性無別(性別模糊)的身體所有權以及空污等議題。一張照片能夠述說拍攝者與被攝者從外在到內心的情感表達,也間接延伸到他們的社會身份與文化背景
211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5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彭奕軒 Peng Yi Hsuan 】非永久性的標記 Impermanent Marks
生於桃園的藝術家彭奕軒使用學校教室裡常見的白板為媒材,並蒐羅了位於亞熱帶台灣年復一年不斷發生並經由媒體轉播影像不斷共鳴迴放的大小天災人禍,他記錄著「災難」,重組人們記憶裡災難循環的碎片,投影到白板上。
155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5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袁慧莉 Yuan Hui Li】Fiery-ink, Breathing in Smog
「過去山水畫總是關注自然的美,而忽略去表現不美地部分,但既然我們經驗了真實的當下,為什麼要迴避那永遠不被關注的部分呢?我想,所謂『當代』就是要去揭開那些過往被遮蔽的部份。」女藝術家袁慧莉這麼說。 在 2015 年冬天,袁慧莉前往了北京進行現地創作,一下飛機,霧霾籠罩了整個城...
29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5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TAIWAN Brian】一個諷刺插畫家的日常練習 A Daily Practice of a Sarcastic Cartoonist
在鏡週刊當諷刺漫畫家時,需要吸收很多社會等等的負能量,才有辦法從中找到幽默。
90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5月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Germain Canon】無人建築 Impossible Places
「我們是如何存在於時間之中呢?」這個問題縈繞在我的腦中已經好幾年了。「在無垠之內無處為家」加斯東·巴舍拉 寫到,但是眾多可能性中的時間是如此的廣袤,比利時藝術家 Germain Canon - 甘捷曼說道。 是故,身為一位建築師,他設計空間。他使用空間界線在時間中創造出安全...
35 次查看
0 則留言


Evelyn
2019年5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傅浩軒 Fu Hau Shiuan】RingRing & Census
使用對撿拾物物件的想像,對社會與空間,與人的交錯關係做出投射,結合自己獨特的生命經驗,在傅的油畫中詮釋出特異、蕭瑟破碎卻又掙扎向上的「約定」樣態。
51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